您好,济南万洁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访!

驾驶式洗地机_驾驶式扫地机_洗地机租赁_扫地机租赁_济南万洁

专注清洁设备一站式采购基地

万洁清洁设备,让洁净理想更美好

全国咨询热线15554119713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清洁行业同仁们,请收下这份坦能抗疫清洁消毒

发布时间:2020-03-04作者:admin来源:点击:

今年是对清洁行业的一次挑战,如何做到安全有效的清洁很重要,既能对抗病毒,又能保持整洁的环境,因此坦能出台了一份《坦能抗疫清洁消毒指南》供大家参考使用!
冠状病毒是什么?
 
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α属的229E、NL63;β属的OC43、HKU1、MERSr-CoV、SARSr-CoV,其中HKU1、 SARS-CoV 、MERS-CoV 可引起肺炎。此次发现的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β属,WHO命名为2019-nCoV)。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
特殊场所如何防控
 
据国家卫健委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针对老年人、儿童、学生等特殊人群发布了相应的防控指南,针对幼儿园(学或校)、养老院、办公场所等特定场所的清洁消毒不容忽视!
●坦能抗疫清洁消毒指南 ●
 
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可以积极应对,作为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坦能公司把改变世界清洁方式作为自己的 使命,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更多清洁行业的同仁们一起抗击疫情,平安度过 。
⚫每日定时定点消毒
定时定点进行清洁消毒,不放过每个角落。针对环氧树脂以及所有硬质光滑地面,洗地机早中晚进行三次消毒。
 
⚫正确在洗地机中加入消毒剂
1、如使用的坦能清洁设备拥有坦能电解水ec-H2O技术的洗地机,在使用消毒剂清洗时关闭该功能;
ec-H2O功能关闭后,界面上的蓝色指示灯变暗
2、消毒剂不可与其他消泡剂和清洁剂同时使用;
3、请按不同品牌消毒剂的稀释比例合理倒入清水箱中(不同品牌不同标准),列举两款消毒剂如下:
▶84消毒液:84消毒液具有腐蚀性,一定要控制比例,84消毒液与水的配比一般为1:50
▶季铵盐类消毒剂:指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与水的配比一般为1:200
所有使用过消毒剂的机器,使用过后一定要及时清理,清洁人员在使用时一定要佩戴口罩!
 
⚫规范使用坦能洗地机设备
1、为了更好的达到清洁消毒效果,请尽量使用坦能原装耗材。细菌在湿润环境下存活时间久,坦能独有的抛物线型吸水扒胶条能保持在一个最适合回收清洁液的曲线位置上,即使在180度转向时也是如此。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保持地面干燥,抑制细菌滋生。
 
2、正确清理工作后的洗地机
清洁作业结束后,请在各地区规定的指定地点排放污水,以免二次污染。
洗地机请全面冲洗干净,并及时擦拭干,以免细菌滋生。坦能清洁设备的水箱都有Hygenic技术,便于彻底清洗,有效减少水箱内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滋生。
 
附上国家卫健委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一、佩戴原则
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一)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四)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五)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二、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四)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三、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一)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二)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以下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
【特殊人群防控指南】
老年人防控指南
1.确保老人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要求、卫生和健康习惯,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倡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2.老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曾与可疑症状者有无有效防护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
(4)减少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群体性活动,不安排集中用餐。
(5)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病人离开后(如住院、死亡等),应及时对住所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方式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操作或指导。没有消毒前,该住所不建议使用。
 
儿童防控指南
1.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
2.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记得提醒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戴好口罩。
3.作息规律,健康饮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在家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体育运动。
4.从现在起,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鼻子的习惯。
5.如果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一定要配合爸爸、妈妈及时去医院就医。
 
学生防控指南
1.寒假期间
(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
2.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特殊场所防控指南】
幼儿园(或学校)防控指南
1.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
2.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3.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4.学校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5.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6.校方对因病误课的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
 
养老院防控指南
疾病流行期间建议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走访慰问,老人不能离院外出,不再接受新入住老人,必须外出的老人,回到养老院后应密切观察。
1.日常预防措施
(1)确保工作人员和护养老人掌握相关知识,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通风,落实消毒措施。建立老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每日开展晨检和健康登记。
(2)工作人员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去医院就诊排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后,方可重新上岗。
(3)建立探访人员登记制度,如探访人员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应拒绝其探访。所有外来探访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至少每半日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不宜开窗通风的,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冬季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
(5)倡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6)预备隔离房间,以供未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隔离治疗使用。有症状的老人应及时予以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老人。
2.有老人出现可疑症状时
养老院中有老人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对该老人单间自我隔离,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并暂停探访活动。
 
办公场所防控指南
1.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不要带病上班。
2.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保持办公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6.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交通工具防控指南
(包括飞机、公交、地铁、火车等)
1.发生疾病流行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每日做好健康监测。
2.公共交通工具建议备置体温计、口罩等物品。
3.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与消毒频次,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
4.保持公共交通工具良好的通风状态。
5.保持车站、车厢内的卫生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6.做好司乘人员的工作与轮休安排,确保司乘人员足够休息。
 
公共场所防控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商场、餐馆、影院、KTV、网吧、公共浴池、体育馆、展览馆、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公交汽车站等公共场所。
1.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
2.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3.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6.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7.疾病流行地区,公众应尽量减少前往公共场所,尤其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
 
居家隔离防控指南
1. 居住空间安排
(1)可疑症状者需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拒绝一切探视。
(2)家庭成员应生活在不同房间,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至少保持1米距离,分床睡。可疑症状者应减少活动,限制居住空间,确保需要共用的空间(如厨房和卫生间)通风良好(保持窗户持续开放)。
2. 照顾者安排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员照顾,这位家庭成员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
3. 防止传播
家庭成员与可疑症状者在同一房间时,都应该佩戴与面部严密贴合的医用外科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
4. 污染物的处理
使用过的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都应该放在患者房间专用的垃圾袋里面,标记为污染物再丢弃。
5.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居家隔离并及时就医
(1)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
(2)出现意识问题(包括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
(3)腹泻。
(4)高烧超过39℃。
(5)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

0用手机看
清洁行业同仁们,请收下这份坦能抗疫清洁消毒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微信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

首页
电话
鲁ICP备19057943号-1